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 > 地方采風> 慈恩寺首辦父親節論壇 跨世代對話父職角色

地方采風

字級

慈恩寺首辦父親節論壇 跨世代對話父職角色

【人間社 李大慈 菲律賓宿霧報導】 2025-06-30
為響應父親節並推動家庭教育與人間佛教精神,佛光山慈恩寺6月29日,在地藏殿一樓舉辦首屆「父親節論壇」,吸引近30位民眾參與。此次論壇以溫馨與省思並重的氛圍,透過不同背景講者的分享,展開一場有關父愛、父職與家庭教育的深度對話。

論壇由Sheila Go擔任開場致詞。身為一位單親媽媽的她,感性地分享十年前喪偶後獨自扶養孩子的經歷,強調母職與父職兼任的艱辛與收穫,也呼應父親節對她而言的深刻意義。

緊接著,由知榮法師帶領大家認識「人間佛教」的核心精神──強調佛教立足人間、利益現世,倡導生活中的修行與普世的關懷。佛陀的慈悲智慧不只是經典中的道理,更應該實踐在家庭、人際與社會之中。並且分享佛陀孝順父親、淨飯王往生後佛陀抬棺的故事。強調佛教是人間的、生活化的宗教,講究孝順。

論壇邀請三位不同生命歷程的講者,分享他們對「父親」角色的理解與反思。第一位講者Regel Andaya提到,生命中有三位「父親」:親生父親、鄰居父親以及啟發他人生觀的長輩。他感念鄰居父親從小教導他使用筷子、學習生活技能與做人之道,深信「好人就能減少社會污汙」。

第二位講者Glenmar Gajudo則坦率分享對「成為父親」的恐懼。他坦言自己尚未婚育,部分原因是童年與父親關係疏離,雖然父親在外人眼中是好人,卻未能與他建立深厚連結,讓他對「怎麼當父親」感到迷茫與掙扎。

第三位講者Erwin Ian Almagro工程師,是三位子女的父親。他以「三好」精神為核心,分享如何在繁忙工作與漫長通勤中堅持每日陪伴孩子。他舉法國畫家小時候在牆壁塗鴉的故事,呼籲父母以接納與鼓勵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,而非以權威要求孩子實現父母的夢想。他溫暖地說:「孩子不是為了完成我們未完成的夢想而出生。」

論壇最後開放提問,由Ms. Go主持開放論壇,參與者針對「如何教導孩子」及「面對不同世代如何溝通」等議題踴躍分享。活動尾聲,Jose Mateo做結語並引導大家製作感恩卡,之後至觀音殿進行祈福儀式,為現場所有父親們祝福。

透過這場跨世代、跨經驗的論壇,與會者不僅反思父親角色的多元樣貌,也感受到人間佛教落實於家庭中的慈悲智慧與溫度。論壇在祝福與感恩中圓滿落幕。
12345678910第1 / 402頁
追蹤我們